第八十九章:登山(1/2)
作品:《气象主宰》“林业治山”在国内是个新鲜词,在却早已有百年历史,毕竟那地方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三天一小震,五天一大震,恰巧又是个中间低四周高的多山地势。
最中心的关东平原面积才10000平方公里,上面挤着东京横滨这些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区域,本来地方就小,再震一震山下山上就没法住人了,要是还不想办法治山,那岂不是都要跳到海里去。
据李长弓所知,前些年地震过后政府为了稳固山体,以及对山体进行生态修复,专门和林业部一起搞了个“中日技术合作地震灾后森林植被恢复示范项目”,参照中日合作技术进行试点治理。
效果确实有。只是好像由于资金不足的缘故,没能得到推广,或许以后可以考虑从这方面下手,李长弓暗暗思忖着。
不过那也是日后的事了,人不能一口吃成胖子,还是先看看眼下这事的可行性。
此刻他和九戒正坐在前往老林村的车上。
刚下过雨,路上有些积水,还好这些年国家一直在推行“村村通”的基础建设,从汪河县到老林村的路由混凝土浇灌而成,全程贯通,泥石流发生后政府和各界的救援也第一时间通过这条路源源不断地输向老林村。
就这一路上,李长弓就看到不少各式各样的车辆来来往往,据司机说这些车除了政府和慈善机构派去的,还有各类新闻媒体的采访车,民间自发的自愿者,甚至还有跑去看热闹的闲人,以往无人问津的老林村现在倒是热闹非凡。
不过大多数媒体以及看热闹的人都是冲着那位救了全村人的守林员老头去的,听说县里市里乃至省里也准备将其竖为模范大肆报道。毕竟,这也是政绩。
又前行了一段路,司机停下车,前面的路被山上冲下来的山石泥土挡住,两辆挖掘机勉强清出一条道路。
“我这车跑不了泥路,只能把你们送到这里了,老林村就在前面,走两步路就到了。”
告别司机,李长弓与九戒两人背起背包向前走去,这次来他只带着几件换洗的衣物。
路上随处可见从一侧山上滚落下来的巨石,估计是受到山体垮塌引起的震动而影响。
再往前走,爬上一处高地,李长弓终于见到了此行的目的——老林村。
满目苍夷。
亲眼看自然不同于照片,触目所及之处充斥着一大片一大片土灰色,根本看不出丝毫人类居住过的痕迹,只有零星的建筑物露出几种不同的色调,才隐隐有些村庄模样的影子。
村庄四面环山,山势最高的在便是发生山体垮塌的那座,其余山势起伏不高,较为平缓。
由于山体垮塌的缘故,那座山地势平缓了许多,山体垮塌将表面浮土清去,露出棕黑色的深层土,这全是未经人类开垦,富饶的土壤。
除开发生山体垮塌的区域,这座山以及附近山脉都是光秃秃的,只有浅浅一层绿色和零星几点浓绿点缀其中。李长弓放眼望去,仅有这些树几乎都是小树,半人环抱粗的树更是不见一棵,与以往他见过的农村完全不同。
不过这也是有历史根源的,不仅仅是老林村人乱砍乱伐的结果,毕竟全村上下鼎盛时期最多不过三四百人,砍树的基本就是家用,这点需求量对于山林来说仅仅是九牛一毛。
上世纪的“大跃进”时期,勘探人员在汪河县发现一处铁矿,铁矿量不大,开采困难,本没什么开采的必要性与意义。但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全县人被动员起来进行大炼钢运动,机关事业单位甚至中小学校停工停课,大建高炉炼钢。
炼钢需要铁作为原料,在人民群众的力量下,那处小铁矿不过一两个月便被挖了个干净,炼了个干净,但离上级规定的指标还差了远远一大截,只好动员职工群众收拣废钢铁作为原料,有些职工甚至就把自己家中的铁器献出。
尽管这种炼钢就像是儿戏一般,炼出的不是钢而是一堆堆的“豆腐渣”,但这“豆腐渣”也是需要木头煤炭才能炼出来。城里的树砍完了就砍乡下的,不仅是老林村,全国无数森林就是这么被砍没的。
几十年以来,老林村人自然不知道什么叫生态恢复,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地伺弄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那闲工夫更没那闲心恢复生态。
不仅如此,家里烧火要柴了,去山上砍;需要木头做家具了,去山上砍;要用木头建房子了,去山上砍。原本九牛一毛的需求量使得山林不堪重负,生态不仅没有恢复,情况反而更加恶化。
天之道,利而不害。表面上看,似乎自然是反面角色,人是弱势群体,其实不过是自食苦果罢了。
“轰隆隆。”一辆缓缓驶过的卡车将李长弓的思绪拉了回来,老林村的村民被安置在距离村子原在地不远的一处地势较高的平坦地带。那里原来是一片田地,此时上面搭着一顶顶蓝色的救灾帐篷,人进人出,与另一边死寂的泥石流区域形成鲜明的对比。
“九戒,我们走。”眼下还不是接触这些村民的时候,李长弓打算先实地考察一番山上的情况,如果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气象主宰 最新章节第八十九章:登山,网址:https://www.v377.net/191_19147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