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9章 王在法下之帝崩(3/4)
作品:《崇祯十五年》贵后代和退休高官所组成,一共九十九人,不称御史,而称参议。>
参议非考试,非世袭,其中三分之二的名额皇亲、勋贵公推,三年一任,任满再推,最多连任三届。>
剩下三分之一,由德高望重、资历完整、没有入阁,或者是从内阁退下来的高官担任。>
重大事务和重大法律,在都察院之外,上院亦要通过,否则也是不能作数的。>
从此,皇亲勋贵不再是养猪,也可以参与到国家大政的治理之中了。>
同样的,因为成为了参议,各个参议员也开始要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在行使权力之外,亦担起了相当的责任。>
对应上院,都察院简称下院。>
首辅的重大决策案,都需要交到上下两院进行表决,取得两院的支援,如预算和法律的修改,乃至国家的大策,如果上下两院都不支持,首辅要不撤案,要不就下台。>
如上下两院对同一个案子的表决结果不同,可有三月的协商、缓冲期,其间正方双方相互说服,三次表决,如果还是谁也不能说服谁,则由皇帝介入,进行裁决。>
上院首任院长为永王朱慈炤。>
……>
“王子犯法,于庶民同罪。王亦有法。圣人几千年的理想,想不到竟然实现于当代!”>
“陛下,古往今来第一圣天子是也!”>
已经七十有二的黄宗羲,感慨无比,向北而拜。>
……>
王在法下,这是一项颠覆所有,庞大无比的法律工程,面对的压力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隆武三十九年,以修订律法的功劳,隆武帝册封六皇子朱和坤为翼平郡王。>
隆武四十一年,律法完成,上下两院的架构也都支撑了起来,隆武帝下诏,进翼平郡王、六皇子朱和坤为翼王。>
同年,锦衣卫密报辽王和一些心有不满的宗室秘密聚会,似乎有图谋不轨的迹象,还秘密派人联络抚远大将军李定国。>
隆武帝虽然重视,但并未立刻处置,不唯内外都在控制中,更因为他相信李定国不会作乱,也相信经过这么多年,军人不得干政的铁律,已经在军中渐渐形成,各项都有钳制,李定国麾下将领的家属,更都在京师之中。即便李定国本人糊涂了,以他巨大的威望,想要带兵作乱,帮助辽王夺嫡,但他麾下的众将,也是不会跟随的。>
只要李定国安守本心,辽王无兵无权,宗室更都是空架子,或能图谋,但却无法不轨。>
果然,不久之后,锦衣卫再密报,抚远大将军李定国不应,辽王沮丧落寞,已经是泯然矣。>
同年,制定《皇位继承法》。>
……>
隆武四十二年,黑龙江将军吴三桂,安西将军周遇吉,先后逝去。>
同年,罗刹国在欧洲战事失败,转而又把目光投向远东,不久,撕毁《尼布楚条约》,再次袭扰大明边疆。>
新任黑龙江将军佟定方,率领边军出击,跨越北海,击溃罗刹军,将疆土再次扩大。>
罗刹国乞和,双方约定新的条约。>
这一年尾,蒸汽机出现雏形,各项科技蓬勃发展,隆武帝大喜。>
……>
隆武四十三年,堵胤锡致仕,张煌言进为首辅。>
堵胤锡治国十年,天下大定,工商农业发达,科技发展,外贸昌盛,沿海的通商港口千帆万船,义务教育和改土归流深入人心,很多法律和制度得到了确定和规范,中外武功无敌,人口达到了惊人的三万万人,史称“孙堵之治”。>
虽致仕,但隆武帝赏赐宅邸,准堵胤锡在京师居住>
同年,翼王成为陆军讲武堂、水师讲武堂的副祭酒,代替隆武帝,主持一切重大仪式。>
隆武四十八年,已经六十八岁的隆武帝召集群臣,拿出高藏于“敬天法祖”之后的遗诏,当众宣读。>
原来,隆武三十三年的时候,隆武帝在遗诏里就清楚写下传位于六皇子朱和坤。>
众臣这才知道,隆武帝对翼王是早有所属。>
同一日,隆武帝朱慈烺宣布退位,为太上皇。>
翼王继承大统,为大明第十八任皇帝。>
不同于过往,隆武帝交给他的,是一个完全崭新、蒸蒸日上的庞大帝国。>
也不同于历代皇帝,翼王也是一个开明,革新,具有相当现代思想的另类君王。>
退位、继位大典之前,隆武帝将翼王召进乾清宫,将秘藏的一块石碑示之,令其遵从。>
----王在法下、虚君实相、君主立宪,此乃国家政体发展的三个阶段,也是未来所向,凡朱氏子孙,都得顺应潮流,严守法律,不得动用军权阻挠,更不得开历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祯十五年 最新章节第1339章 王在法下之帝崩,网址:https://www.v377.net/134_134536/1339.html